新闻中心 Case白得健康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业知识 >

最全解析|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

日期:2019-07-31 / 人气:

        生活中,高血糖患者总是会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1、很多糖尿病患者会主动要求注射胰岛素,他们认为长期口服药物会有不良反应,产生副作用,而胰岛素直接注射,比药物更安全。
        2、还有一些糖友因听说打胰岛素会留下“后遗症”,即使血糖数值不能再受药物控制也坚决不使用胰岛素。
        那么小编想说的是,胰岛素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大部分并不严重,只有做到适当调整才能对调整血糖起到良好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
口服药的注意事项
        1、降糖药的类型
图片来自网络
        2、注意事项
        ①双胍类: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因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较高(有时可致命) ,许多国家已停用。
        适应症:国内外大多数指南推荐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用药,特别是伴有肥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者;二甲双胍可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一步改善血糖;血液含糖者为防止和延缓其发展为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可选用二甲双胍。此外,在欧美国家,二甲双胍也适用于10 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儿,可单用也可与胰岛素联合使用。2型糖尿病患儿可使用的最大推荐剂量为2000 mg/d 。
        禁忌症:Scr 水平男> 1. 5 mg/dl (133μmol/L) ,女> 1. 4 mg/dl(124 μmol/L) ,或GFR <45 ml/(min ・1. 73 m2 )者;转氨酶超过3 倍正常上限者;低氧状态者,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循环功能失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病变等;既往有乳酸性酸中毒病史者;酗酒者;孕妇(若患者拒绝胰岛素治疗,也可酌情考虑二甲双胍治疗) ;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者,如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当天使用造影剂者。
        注意事项:二甲双胍疗效与体重无关;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可减轻不良反应;双胍类药物与乳酸酸中毒发生风险间的关系尚不确定。
        ②磺脲类
        目前,我国上市的磺脲类降糖药物主要为第二代产品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和格列美脲。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已基本停用。格列本脲、消渴丸(是含有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低血糖风险较大。
        注意事项: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剂量过大)会有低血糖的风险,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导致体重增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选用每天服用1次的磺脲类制剂,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
        ③格列奈类
        我国上市的格列奈类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钙。
        注意事项:格列奈类降糖药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胰岛β 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即刻口服,不进食时不服药,故称其为餐时血糖调节剂;由于该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时间较短,也可以用于轻中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但发生率较低。
        ④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目前,我国上市的α‐葡萄糖甘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适应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并餐后血糖升高;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或胰岛素血糖控制不理想或无效者,可联合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血液含糖者的餐后血糖。
        禁忌症: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吸收或消化不良者、部分性肠梗阻或有肠梗阻倾向者、结肠溃疡及可因肠道充气而加重病情者;肝功能异常者;肾功能损害者,Scr > 177 μmol/L(2 mg/dl) ;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孕妇及儿童(18 岁以下) ;恶性肿瘤患者;酗酒者;已在用泻剂或止泻剂者;服用助消化药的酶制剂者,如淀粉酶、胰酶(因可减弱本品的疗效) 。
        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等。服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减少不良反应;该药适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单独服用本药不会低血糖,并可减少餐前反应性低血糖的风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无需调整服药的剂量和次数,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在服用过程中如发生低血糖,应静注或口服葡萄糖治疗,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效果差。因α‐葡萄糖苷酶活性被抑制,寡糖及多糖的消化和吸收受阻,血葡萄糖水平不能迅速提高。
        ⑤TZDs
        有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两种制剂。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TZDs 常见的不良反应,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更加明显;心功能不全(NYHA 分级Ⅲ 级以上)者禁用;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禁用;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 5 倍禁用。
        ⑥二肽基肽酶‐4 (DPP‐4 )抑制剂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
        注意事项:DPP‐4 抑制剂(除维格列汀外)仅需每天口服1 次,不受进餐影响,且单药治疗时低血糖风险很低,对于存在低血糖隐患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体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单独用药可降低HbA1 c 0. 4% ~ 0. 9% ,与二甲双胍合用则降糖疗效更佳;与磺脲类联用可增加低血糖风险;对体重是中性的作用;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书调整药物剂量。
        3、口服降糖药应用原则
图片来自网络
        1型糖尿病患者可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不用胰岛素促泌剂。
        2型糖尿病患者单药起始治疗肥胖、超重或体重正常患者首选双胍类,消瘦者则首选促胰岛素分泌剂;单药降糖效果以磺脲类和二甲双胍最强,可使HbA1 c下降1. 5% ;联合用药时,原则上同类降糖药不合用,联合用药不宜多于3 种,联合使用3 种时各剂量一般不用全量;在使用2 种以上、剂量中等以上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难以达标时,应考虑联合胰岛素治疗 。
        4、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
 
        5、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图片来自网络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图片来自网络
        1、胰岛素水肿
        胰岛素水肿是患者在使用胰岛素后造成颜面和下肢水肿。使用胰岛素后,体内血糖得到控制,血清胰高血糖素下降,抑制醛固酮的作用下降,钠排出减少,加上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使得体内水钠潴留引发水肿。
        策略:轻度水肿可自行缓解,重度水肿可加用少量利尿剂,或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慎重起见,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心、肝、肾及甲状腺功能有无损害。
        2、低血糖
        低血糖是使用胰岛素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主要由于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者进行了剧烈运动,或者是胰岛素使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能导致昏迷。
        对策:使用胰岛素要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地达到既能控制血糖,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随身携带饼干、糖果等零食,在出现低血糖时可以食用。
        3、局部淤青
        这并非注射胰岛素才会出现的,其他药物注射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主要和注射时损伤毛细血管有关。不需要特别处理,过几天就会被吸收而消失。
        对策:注射胰岛素后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4、体重增加
        长期使用胰岛素会造成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见。这是由于胰岛素会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若再不加以控制饮食,则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引起体重增加。
        对策:控制饮食,避免体重增加。积极的体育运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肥胖多半是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可以改用纯化胰岛素或者加服降血糖药物,降低胰岛素使用量。
        5、胰岛素抵抗
        由于长期应用胰岛素,血中出现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导致糖友胰岛素用量大幅增加,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抗药性。除了遗传因素外,体重增加、年龄增加、睡眠减少、压力增大、生病受伤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会造成高血糖,还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对策:改用其他种属的胰岛素或者加用口服降糖药物。改变生活状态,包括保持理想体重、适当运动,改变饮食结构,减少热量摄入,戒烟戒酒等。
图片来自网络
 
        6、皮肤感染
        糖友皮肤感染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皮肤含糖量高,为细菌提供了“温床”;二来没有注意皮肤卫生,注射时没有无菌操作,注射部位消毒不严,造成细菌入侵;第三,糖友抵抗力比较弱,使细菌感染进一步扩散。
        对策:控制血糖是根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注射时保持无菌操作,更换胰岛素针头,注射区域清洁消毒,有计划轮换注射区域,出现脓肿时应及时就医。
        7、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可能与胰岛素的纯度和种属有关。胰岛素过敏有局部和全身性。局部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皮下硬结、皮疹或水疱等。全身过敏有荨麻疹、风团,严重者可导致休克。随着胰岛素制药技术的不断提高,过敏现象已经比较少见。
        对策:更换胰岛素类型。如对人胰岛素过敏者可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对胰岛素类似物过敏者可使用人胰岛素,改换口服药,加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胰岛素脱敏治疗。
        8、皮肤局部改变
        长期注射胰岛素部位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皮下脂肪萎缩可能同胰岛素制剂不纯相关,而皮下脂肪增生可能因胰岛素有刺激局部脂肪增生的作用有关。皮肤局部的改变会影响个人形象,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且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导致胰岛素用量越来越大。
        对策:更换纯度较高的胰岛素;选择注射器并注意轮换注射部位,一般注射部位为上臂前外侧,大腿外侧,臀部及腹部,每次注射要改变部位,1周内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两个注射点至少间隔1厘米。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理疗,使其慢慢恢复。
        9、视物模糊
        胰岛素治疗后血糖会快速下降,易引起眼晶状体、玻璃体渗透压的改变,晶状体内水分外流,从而会导致视物模糊、屈光下降。大多发生于初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
        对策:无需特别处理,这种现象一般都是暂时的,大多经过几周以后会自行恢复。
舞茸多糖配以治疗可稳定血糖
        舞茸多糖可以提高人体胰岛素敏感性,起到辅助平稳血糖的作用。(相关信息可查阅历史消息了解)
        舞茸多糖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由于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舞茸多糖可通过刺激现有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浓度;同时舞茸多糖还可以不同程度的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增加B细胞,从而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        
        另一方面是对糖代谢酶的活性影响。舞茸多糖能够直接作用于糖代谢酶,如葡萄糖激酶。研究表明,舞茸多糖能够提高葡萄糖激酶的活性,直接加强葡萄糖在体内的有氧氧化过程,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编辑:中润世源